锲而不舍

养活一团春意思,撑起两根穷骨头

天翻地覆慨而慷

——电视剧《大决战》观后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经过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我党领导下的人民子弟兵横扫蒋家王朝的精锐之师,带领古老的中华民族走向光明。庆祝建党百年诞辰的电视剧《大决战》就生动呈现了从重庆谈判到新中国成立这段荡气回肠的历史,浓墨重彩的再现了波澜壮阔的三大战役。

正如该剧的总导演高希希所说,反映大决战的艺术作品不少,但大都以事件为序再现,而本剧是以人物为主线展开。全局塑造了400多个人物形象,大都栩栩如生。我认为,该剧精心制作,实现了“三个成功刻画”。

一是成功刻画了双方“高、大、上”人物的“温度”。该剧鲜明的刻画出我党高层“运筹帷幄之内,决胜千里之外”的雄才伟略。打锦州,攻宿县,隔而不围、围而不打——三大战役环环相扣,“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而敌方的高层,确是举止失措,处处挨打。特别是,该剧塑造的“高、大、上”的人物形象有“温度”,大都有个性特点,即有正常人的喜怒哀乐。如我党伟人在西柏坡种地和孩子玩耍,几个重要领导边包饺子边开会等“桥段”亲切、随和。就是蒋中正,也塑造出了从蛮横到焦虑,到失败时的惋惜之情。他的最末一个镜头,就是潸然泪下。杜聿明、卫立煌等敌方将领经常“痛心疾首”:民心背失、派系倾轧——。而我军的将领如陈毅、粟裕、朱瑞(大决战中我军牺牲的最高将领)等更是“血肉丰满”。

二是成功刻画了人民群众,特别是支前农民的伟大形象。剧中告诉我们,当时一个战士背后平均有九个民工支援,运粮运物运弹等。陈毅元帅曾说过,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确实,他们做出了无与伦比的贡献。该剧就再现了青年焦裕禄率领民工支前的场景。我熟悉他,是到兰考县多次采访他作为县委领导率领农民和风沙、穷困斗争的逝世前的事迹,电视剧让我对他有耳目一新之感。还有民工“杨贵发”(剧中的虚构人物)三个儿子壮烈牺牲,他却主动要求上前线,完成儿子的未竟之志。确实,人民群众的支持是我党胜利的重要法宝。剧中人“王翠云”(虚构人物)舍生忘死,带领人民群众支前的英勇壮举就是民工的真实写照。特别是她在东北领导土改的艰难“桥段”就是根据周立波的小说《暴风骤雨》的场景改编的。读这篇小说时知道,里面的贫农“赵光腚”和地主“韩老六”都是真实人物和事件的艺术再现,该剧通过改编入木三分的揭示了民心向背的深层原因。

三是成功刻画了英勇无畏的无数英烈。这也是该剧精心制作的重要部分。特别是借助先进的声、光、电技术,逼真的再现了战斗场面。据史料记载,大决战歼敌和改编154万多,而我均伤亡的战士也有24.4万。在血与火的战斗中,他们用生命书写了对祖国和人民的忠诚。曾读过一部纪实小说《雪白血红》,就记述了辽沈战役的残酷和血性。剧中的辽沈战役中的塔山阻击战,一个纵队抵御着敌人两个军和飞机等的“狂轰乱炸”,成片的战士倒下了,但后来者映着炮火,义无反顾的冲上来——一个团打到只剩几名战士。淮海战役中,凭着战士的英勇和血性,60万对阵80万,硬是取得了辉煌的胜利。平津战役中,我军战士舍生忘死,用29个小时就解放了“固若金汤”的天津。没有前线将士的以命相搏,大决战的胜利就是“镜花水月”。剧中就生动的刻画了“武雄关”、“孔守法”等一系列英模。文章的结尾,借用伟人起草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碑文祭奠他们: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解放和人民ziyou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评论(41)

热度(179)

  1. 共1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