锲而不舍

养活一团春意思,撑起两根穷骨头

谍战剧《追风者》还原真实的革命历史,高开疯走的收视率启示:历史可以“修正”,但绝不能“颠倒”

(热点聚焦,"Hunt A Killer"公众号采用)

提起谍战剧,给人的印象往往就是“波橘云诡、谍影重重、刀光剑影”等,人物往往是俊男美女,场面追求紧张刺激。但今年央视的第一部谍战剧《追风者》却不落俗套,以江西为背景,深情演绎了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其主题曲《十送红军》凭借感人的旋律和深刻内涵,不仅成为剧集的亮点,也在观众中引发了强烈反响,该剧播出后广受欢迎。

“清明”小长假期间,《追风者》一举成为进年爱奇艺首部热度破万剧集、爱奇艺首部热度破万谍战剧。

4月19日,《追风者》剧组专程来到瑞金“打卡”,采访红色银行,祭拜烈士墓碑,缅怀革命先烈。

《追风者》不再“戏说”,而是用艺术的形式还原历史真实,从而高开疯走,取得收视佳绩,由此可以启示人们,如何认知历史?

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拜访经济学家吴敬琏。吴敬琏问:“你经常讲解历史,怎么证明历史就是真实的?”易中天教授回答:“历史有考古等材料证实。”

这里就有一个问题,考古等材料如果有变化,历史随着该怎么办?

如:上高中时学唐.杜牧的《阿房宫赋》,老师照本宣科,说阿房宫被项羽一把火烧了,所谓“楚人一炬,可怜焦土。”但随着考古的深入,人们认识到,阿房宫并不存在,顶多就是半拉子“烂尾”工程。因为秦朝存在的时间只有短短的15年,人口2500万至3000万之间,要修筑长城、兵马俑、秦王陵和四通八达的驿道、池道等,没有时间和人力再修建阿房宫。

去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派出一个专题调研组,使用了同位素等先进技术对传说阿房宫的地址的土壤进行了细致考察,就没有发现着火的迹象,从而证明阿房宫就根本不存在,也许只是一张图纸,或者一个名字而已。央视《探索》频道播出后,得到普通认可。于是,历史有了新的说法:项羽确实放火了,但焚毁的秦王宫殿。

从这个方面说,历史可以“修正”,修正的目的是为了让历史更接近科学,更接近真相。

比如,西汉名将霍去病之死,《史记》上司马迁语焉不详,就写了“卒”字,但死因后世揣测不已,大多认为因为征讨匈奴,喝了被故意污染的河水,患传染病而亡。但去年霍去病墓被发现、开掘,保存的材料证明是因为“功高震主”,特别是干预朝政,为确保姨表弟刘据太子之位而上书,请求分封其他诸王到外地,招来汉武帝忌讳而被害死。霍去病墓中还保留有一柄铁枪,证明霍去病作为“冠军侯”、右司马大将军,佩戴的兵器不是人们通常认为的宝剑,而是铁枪。

类似的“修正”举不胜举。

《史记》写陈涉起义的原因:“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从今天发掘的秦简证明,“失期”在秦朝只是处罚,绝不至于掉脑袋。

这也印证了鲁迅先生对《史记》评价的后一句“无韵之离骚。”

还有其他原因,历史也需要“修正”。

如关于国共两党抗日。从前,包括历史教科书,都写“国民党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基本上否定了抗战中国民党的功绩。而党中央贯彻实事求是的原则,20多年前就正面肯定了国民党在正面战场抗日的功绩。《血战台儿庄》等电影也应运而生。

今年“清明节”期间,国民党前主席马英九先生参访“卢沟桥抗战纪念馆”还给于高度评价。

再有,曾国藩,从前就被被当做镇压农民起义的“刽子手”、“曾屠夫”,近些年经过“修正”,就显得全面而真实。所谓“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 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毛主席曾有“语录”:余于近人,独服曾国藩。作为茫茫红尘一砂粒,笔者的博客里就用了曾国藩书房的一副对联:养活一团春意思,撑起两根穷骨头。

历史可以“修正”,但决不能“颠倒。”

近年来,有许多“公知”吹嘘宋美龄是“20世纪最伟大、最完美的中国女性”,在抗战中积极慰问前线,还被誉为“中国空军之母”。

对这些“颠倒”的历史认知,最近,“仗义执言”的司马南最近连发几期视频,用铁的事实剥去了宋美龄“披在狼身上的羊皮”:在美国募捐4亿美元抗日,结果就送回国内1亿元,其他的3亿都被存在了自家在美国的银行账户,以致美国人都忍无可忍。中国集资4000多万,要购买1300多家战机,而宋美龄只购买了300架,其余的钱都用于投资外国的企业盈利。穷奢极欲外,还有其他种种的劣迹,“双手沾满了中国人民的鲜血。”

最近有一本书《南渡北归》很畅销。全书全景式记述民国的知识分子在动荡年代的颠沛流离,大胆揭露了建国后,在“极左、文革”等不正常时期,知识分子受到的非人道待遇,梁思成、陈寅恪等的悲惨命运让人唏嘘不已,引发了人们对过去的深刻反思,应该说,继承了“伤痕文学”、“反思文学”的传统,总体上是应该肯定的,但有些认知值得“商榷”。

吴宓,确是一代大师,博古通今,尤其对《红楼梦》研究成绩斐然。今天,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和赵元任,清华国学院的“四大导师”还如雷贯耳。但当时主持清华国学院工作的就是吴宓。但吴宓属于“国粹”级大师,在新文化运动中属于保守人物。解放后对汉字的简化改革等就非常反对,但《南渡北归》对吴宓受迫害同情的同时,进而对其学术和观点基本上全面肯定,显然“颠倒”了历史认知。

最明显的是,本书对蒋介石的评价。民国时期确实学术大师辈出,本书竟然归结于蒋介石奉行了“自由”的政策,创造了“宽松”的学术环境。更不可思议的是,书中很多地方竟把蒋介石称为“蒋公”,为这个血债累累的人物歌功颂德。

“知鉴明史。”《追风者》开了一个好头,希望我们进一步正确对历史的认知。


评论(52)

热度(105)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