锲而不舍

养活一团春意思,撑起两根穷骨头

代销点

近日,浏览新闻,看到山东日照两位70多岁的老夫妇40多年如一日经营农村的一个代销点。我的思绪不仅回到了豫北农村老家,更引起了幼时对代销点的浮想联翩。

代销点是计划经济的产物,在商品经济不发达的时候,买东西有钱还得凭票,集市根本就没有,供销社就在各村设立了经营日用百货的商店。多年后,刚当记者,就迎来了废除票证的日子,到市场上还采写了现场新闻《历史性的一天》。

   记忆中,老家的代销点设在村当中,离我家的老屋很近,农忙时晚上开门,农闲时全天开门。我们孩子经常去那里玩耍,最兴奋的时候是帮大人购买酱油、醋、白糖等物品。代销点还有书店的性质,当时的“书”就是连环画册。巴掌大的小册子里蕴蓄了一段值得怀念的时光和单纯质朴的记忆。我在小学的作业本等也在哪里购买。

   那里还是全村的信息中心。谁家的媳妇和婆婆吵架了;谁家的母猪下了几个崽等等,当然还有时政要闻,因为那里当时是村民的聚会场所。我有一回当被成了焦点,那时初中一年级,参加公社的作文比赛,得了一等奖,发给一个大脸盆,轰动了全村。大人们见了就问,大头(小时的绰号),你写的啥,咋写的,还得了奖了。其实,那次的题目是我村的饲养室,我和队里的饲养员很熟,有时还在饲养室睡觉。就是把平日的所见所闻平铺直叙的写了出来。我自觉写的不好,平常积累的优美词句都没用上。殊不知,不知不觉中,用了白描的手法,到显得真实感人。多年后,当了记者,指导老师没进过大学,倒屡获省新闻大奖。我问有何秘诀,他简单一笑,说把看到的如实“画”下来就行了,不用那么“花团锦簇”,那么“文采飞扬”。从此,我也改变了文章风格。

久而久之,代销点还成了全村重大活动的地方。刚上小学三年级,“四人帮”被打倒了,代销点前扎了四个草人,供大家批判。村民们议论了好多天,说江青当过电影明星,当然作风不好。我们小孩更不懂政治大事,只朦胧中对大人的议论留有印象,就简单地认为电影女明星都“作风不好”,多年后才纠正了这一错误认识。其实村民们孤陋寡闻,村西南20多公里处的一个另一个公社的村庄,就是“文革”中北京五大学生领袖之一--聂元梓的故乡。当然,我也是多年后偶然看县志才知道的。参加工作后,一次回老家,专门拐到那个小村庄看看。村里人指着一个荒芜的大院说,那就是聂家的大院,好长时间不住人了。

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了,农村很快富裕起来,集市也逐渐红火,代销点日渐冷落。今天,超市琳琅满目,网上购物蔚然成风,代销点只成为一种记忆还留在历史的烟尘里。


评论(50)

热度(107)